近年來,隨著對“自然”、“健康”的追求,天然植物在世界各國,特別是有中醫藥傳統的亞洲,備受喜愛和追捧。“純天然植物提取物”也成為了化妝品最大的宣傳賣點,天然植物原料的應用已經成為化妝品市場的主流。
植物原料的應用源于追求天然,但天然并不等于安全。天然植物提取物由于提取分離方法多種多樣,其化學成分復雜,但就目前情況來看,植物提取物原料風險物質、活性物質不夠明確,毒理學安全數據不足,植物成分的透皮吸收以及其在皮膚上的作用機制研究也不夠深入。植物原料的使用仍是構成化妝品安全隱患的一個重要因素。所謂的“天然化妝品”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風險。
構成植物原料安全風險的因素主要有兩個因素:一是內在因素,植物本身所含有的毒性成分;二是外在因素,在生產、儲存和復配過程中引入的污染物等。由于植物所含化學成分眾多,在產生特定功效的同時,不可避免存在安全風險成分。盡管這些成分在原植物中含量很低,但也正是植物原料安全風險的內在因素。皮膚光毒性、皮膚刺激性和致敏性是植物成分可能引起的安全風險點,全球大約有一萬種植物可能引起過敏性接觸性濕疹或接觸性皮膚炎,其中包含了許多普遍應用于化妝品的菊科植物,如菊花、矢車菊、蒲公英、歐蓍草等。
植物原料安全風險的外在因素較為復雜,主要包括植物的產地、收集季節、制備工藝和提取條件等。在種植、運輸和儲存過程中有害物質的污染,會對植物原料的安全性產生影響。在加入到化妝品中之前,植物原料必須經過大量的化學過程,提取、精制和富集,這些過程對植物原料在皮膚表面產生的效應會產生很大的影響。不同的提取方式(如水提取和醇提取),不同的提取溫度,化學成分都會有所不同,如提取物中含有的多酚類成分,在光照、高溫下容易聚合、氧化,結構發生了改變,相應的功效和毒性也會有所區別。此外,摻雜造假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有些植物親緣關系很遠,但外形很相近,難以用肉眼區分,易混雜在一起。而以假亂真,故意欺騙,如用禁用植物威靈仙(與皮膚接觸可引起皮膚潰瘍)冒充龍膽,會帶來嚴重的不良反應。
目前,《化妝品安全技術規范》(2015年版)對化妝品中禁用物質、限用物質做出了明確規定,也有文獻或標準建立了對化妝品植物原料中安全性風險成分的檢測方法。但實際中存在技術上無法避免禁用物質作為雜質帶入化妝品的情況。因此,植物提取物的質量控制,也就是保證提取物的穩定性、可控性和均一性,是保證化妝品安全性和功效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原料生產商和化妝品生產商研究開發植物原料的重點。在正規渠道購買正規產品,是降低化妝品使用風險的有效辦法。
【本文標簽】 化妝品廠家
【責任編輯】